外史
词语解释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黄遵宪 《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 汉 黄宪 的《天禄阁外史》、 清 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 元 张雨 称 句曲外史,清 恽格 称 白云外史。
国语辞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近别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⒊ 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
最近近义词查询:
倘使的近义词(tǎng shǐ)
推进的近义词(tuī jìn)
真正的近义词(zhēn zhèng)
初步的近义词(chū bù)
怯生生的近义词(qiè shēng shēng)
动员的近义词(dòng yuán)
不由得的近义词(bù yóu de)
后来的近义词(hòu lái)
低头的近义词(dī tóu)
报告的近义词(bào gào)
半数的近义词(bàn shù)
改革的近义词(gǎi gé)
依次的近义词(yī cì)
断绝的近义词(duàn jué)
乐土的近义词(lè tǔ)
未曾的近义词(wèi céng)
演习的近义词(yǎn xí)
文件的近义词(wén jiàn)
盘算的近义词(pán suàn)
战略的近义词(zhàn lüè)
离合的近义词(lí hé)
撮合山的近义词(cuō hé shān)
绝路的近义词(jué lù)
心事的近义词(xīn shì)
房主的近义词(fáng zhǔ)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huà miàn画面
- fēng yī风衣
- shǔ mù cùn guāng鼠目寸光
- mìng jiè命介
- shēn fèn身份
- zēng jiā增加
- zá cǎo杂草
- zhuǎn huà táng转化糖
- měi yàn美艳
- diàn xiǎo èr店小二
- méi shì没事
- zhí tǐng tǐng直挺挺
- tā mén他们
- tè chǎn特产
- péi cháng陪偿
- qīn qiè亲切
- zhěng zhèng整正
- yī mù liǎo rán一目了然
- rú chī rú zuì如痴如醉
- duò luò堕落
- kuàng wù矿物
- lù shì録事
- hǎo shuō dǎi shuō好说歹说
- zuì mù xī醉木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