缧绁之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缧绁:拘押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指牢狱之苦。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十章:“听说你要脱离缧绁之苦了,可喜可贺!”
基础信息
拼音léi xiè zhī kǔ
注音ㄌㄟˊ ㄒ一ㄝˋ ㄓ ㄎㄨˇ
繁体縲紲之苦
感情缧绁之苦是贬义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被囚。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喜笑颜开(意思解释)
- 冰解的破(意思解释)
- 众多非一(意思解释)
- 章甫荐履(意思解释)
- 付之一炬(意思解释)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释)
- 难以置信(意思解释)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释)
- 赶尽杀绝(意思解释)
- 简明扼要(意思解释)
- 顿挫抑扬(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兢兢战战(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拔苗助长(意思解释)
- 舞刀跃马(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解释)
- 望尘靡及(意思解释)
- 药石无效(意思解释)
※ 缧绁之苦的意思解释、缧绁之苦是什么意思由高档品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捻神捻鬼 |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
付之一炬 |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兢兢战战 |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节哀顺变 |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三三两两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