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怜的成语故事


同病相怜

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基本解释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同病相怜的典故

有位姓张的先生,家里添置了一张床,这张床的确很漂亮,床头有木雕的图案,床尾有好看的花纹,摆在卧室里,给卧室增添了不少光彩。

张先生很想让别人看到这张床,那就会听到许多赞赏的话,他特别喜欢听人恭维,于是,决定通知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好借此机会炫耀一下自己新买的床。可是,转念一想,似有不妥,因为家里来了客人,都是在前厅接待,怎么能看到卧室里的床呢。

想来想去,张先生还真想出一个办法来,那就是佯装生病,告之亲朋好友,凡来探望的,岂不都要到卧室来坐一坐?如此,便可以达到目的了。

张先生于是病卧在床,家里人遵嘱告之几位亲朋好友,说张先生有病,不能前去拜望,因分十想念亲友,希望他们有空过来坐坐。

第一位来看望张先生的是一位姓王的老朋友。

王先生刚巧新买了一双鞋,质地很好,样子也不错,于是,王先生穿着这双新鞋去张家拜访,也想趁机让张先生夸夸自己的新鞋。

王先生到了张府,被张家人引至卧室去见张先生。王先生问候过张先生,便退至坐凳旁,正襟坐下。为了让张先生看到自己的新鞋,故意把衣襟扯到一边,再把一只腿搭到另一只腿上,这样翘着脚,更容易让张先生看到鞋。

谁知道,两个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根本没注意到对方的变化。

这样坐了一会儿,张先生只好拍拍床,对王先生说:

“先生请坐近一点,坐到床上来吧,这是我新添置的床,你看如何?”

王先生心领神会,边夸床好,边指着自己的鞋说:

“新东西就是不一样,你看我这双新买的鞋,也不错吧?”

两人都怀着一样的心思,自然彼此理解,于是,两人着实地向对方吹捧了一通。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病相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悬而未决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快马加鞭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如法炮制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半吊子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有权有势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从来有权有势的,多不得善终,都是如此。”
鬼头鬼脑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