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气备的成语故事

拼音sì shí qì bèi
基本解释四时: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暂未找到成语四时气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四时气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风流人物 |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 老实巴交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
| 所作所为 |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 易子而教 | |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
| 谦受益,满招损 |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
| 玉卮无当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
| 取而代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 下临无地 |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