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的成语故事


行云流水

拼音xíng yún liú shuǐ

基本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行云流水的典故

苏轼初从其父苏洵学作文,后得益于天赋和勤奋好学,文章出类拔萃,盖世绝伦。他常说:“作文正如行云流水,并无固定的格式章法,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止。”《宋史》称赞他的文章文理自然,虽嬉笑怒骂之辞,也能作而诵读。其文体气势恢宏,暗藏锋芒,明快流畅,清新豪放,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云流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旁若无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反唇相稽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力小任重 《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难以置信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屈指一算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肝胆过人
擦肩而过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抛砖引玉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春山如笑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极重不反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